热门搜索:

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水处理设备及配套设施。主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装置、气浮机等产品。欢迎各位前来咨询业务。

    WSZ-A-2.5m3/h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更新时间:2025-02-09   浏览数:142
    所属行业:环保 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发货地址:山东省潍坊潍城区北关街道  
    产品规格:WSZ-A-2.5m3/h
    产品数量:200.00台
    包装说明:不限
    价格:¥1.00 元/台 起
    产品规格WSZ-A-2.5m3/h包装说明不限产品名称WSZ-A-2.5m3/h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鲁盛环保

    WSZ-A-2.5m3/h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鲁盛环保支持不**业设备定制,产品工艺新,玻璃钢材质,寿命长,全自动控制,免fei调试安装,承接企业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屠宰污水、旅游景区污水、造纸污水、化工污水等各类企业污水处理,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您购物geng加放心。


    产品概述

    WSZ-A系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先jin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NH3-N、TN、TP于一身,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处理效果好,投资省,占地少,维护方便等优点,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设备采用机械推流式缺氧池,其处理效果优于曝气混合式或水力搅拌混合式,其优点在于硝化回流量大,总氮去除率高,而又不会像水力搅拌那样产生布水器堵的情况;生物碳池由于添加了碳纤维填料,使得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设备采用MBR一体化工艺,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污泥龄较长,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段,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至污泥浓缩池(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并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WSZ-A系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
    生活污水汇集后进入格栅,利用格栅拦截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调节水量均化水质后再通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入A级酸化池,污水在其内进行水解酸化,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分解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同时,接受后续二沉池的的回流污泥,利用兼性微生物,在其内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在O级氧化池中硝化反应产生的。A级酸化池出水自流进入O级氧化池,由于污水经过前面的水解酸化,此时污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利用大量微生物来去除污水中的物。同时,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其内进行硝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氮(NH3-N)转化为,为A级酸化池的反硝化反应提供良好的条件。污水的脱氮机理就是利用A/O生化池中不断循环的反硝化──硝化反应进行的。O级氧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后进入排放池。沉淀池污泥一部分回流至A级酸化水解池,其余污泥经气提装置提升污泥浓缩池进行内消化后定期外运。污泥浓缩池的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WSZ-A系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用范围
    酒店餐厅、养老院、高速路高速服务区、加工厂、酒店、餐馆、医院门诊、居民小区、院校、村子、马店镇、地铁站、机场、港口港口、船只、矿山开采、风景点、景区等造成的与酒店餐厅日常生活污水相近的各种各样废水的解决。
    WSZ-A系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特点
    1、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以适应水质、水量变化的特点;
    2、工艺采用前置反硝化,由于脱氮过程中以污水中物为碳源进行反应,大大降低物,减少后生化处理物浓度;
    3、采用新型填料,挂膜快,寿命长,处理 快;
    4、充分考虑二次污染产生的可能性,将其影响降低至低程度;
    5、采用集中控制、自动化运行,易于管理维修,提高系统可靠性、稳定性。
    6、系统处理设施全部设置在地表以下,不占地表面积,可作绿化,又利于防冻。
    WSZ-A系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环保技术标准、规范,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排放标准和设计规范。
    2、选用、合理、可靠的处理工艺,在确保处理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做到操作简便、管理方便、占地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3、设计时避免减少二次污染,使废气和污泥得到终处置。改善操作人员的卫生条件,贯彻安全生产和清洁文明生产的方针。
    4、提高污水处理站的管理水平,在设计时考虑自动化控制,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便于集中管理和操作。
    5、在工艺设计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可调性,以适应水量、水质的变化。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和性;并考虑系统的事故应急排放措施。








    http://pangzhengwei111.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