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
我公司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结构紧凑、安装灵活、宜于管理使用等优点,主营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医院污水处理设备、洗涤污水处理设备、餐饮污水处理设备、养殖屠宰污水处理设备、气浮机、加药装置......
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汇集池、沉淀池、调节池和鼓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沙生物滤池,污水汇集池、沉淀池、调节池和沙生物滤池依次连通;所述的沙生物滤池由池底部的下鹅卵石层、下鹅卵石层上的黄砂层、黄砂层上的上鹅卵石层及上鹅卵石层上的厚土层组成,下鹅卵石层内铺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有鼓风机和出水口,上鹅卵石层内铺设有污水管,污水管与调节池相连通。本发明具有运转成本低、;建设成本低、适应性强;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的优点。
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特征:
1.各反应池内均装有填料和分室挡板,沉淀消化池和厌氧生物膜池由带有渗水孔的挡板 分隔成两室、接触氧化分离池由分室挡板分隔成两室,各反应池两室的横截面积比均在0.1~ 10之间,填料可以是软性、半软性、弹性或立体型填料。
2.沉淀消化池和厌氧生物膜池内采用厌氧生物膜法,生物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 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显著减少了接触氧化分离池处理的负担。
3.接触氧化室由生物接触氧化桶和环隙区组成,内有微动力曝气装置,能够进一步去除 物,提高终出水的质量。
4.接触氧化室环隙区有气提回流装置,将室中剩余污泥和污水回流至沉淀消化池或厌氧 生物膜池进行污泥消化,可解决剩余污泥难处理的问题,还可以强化脱氮效果。
5.生物接触氧化桶内放置填料,下部有曝气装置,根据进出水质的要求,桶大小占接触 氧化室体积的0.1~0.9且可以放置在本室内任意位置。
6.接触氧化分离池分室挡板上装有由一对至三对沉淀分离管组成的沉淀分离装置,使泥 水澄清分离,清水被导入清水室,不用另设沉淀池,节约占地;清水室和其他区段分离, 加药管放入清水室的沉淀分离管内,使经过的清水得到消毒。
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应用范围
1、宾馆、饭店、疗养院、医院;
2、住宅小区、村庄、集镇;
3、车站、飞机场、海港码头、船舶;
4、工厂、矿山、*、旅游点、风景区;
5、与生活污水类似的各种工业废水。
微动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合了正渗透法和反渗透法的优势,正渗透过程*外加压力,运行能 耗较低、膜污染情况较少;反渗透膜组件不直接接触污水,膜污染问题得到大缓解。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中,汲取溶液始终在正渗透膜组件与反渗透膜组件之间的管道空间内循环,仅需根据蒸发、漏失等损耗情况进行适当补充,不存在单独反渗透工艺中浓水的排放和处理问题,并且实现了汲取溶液的循环利用,有效降低了运行费用。
(3)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采用套管式布置,污水与汲取溶液采用逆流式流动方式增加了传质效果;正渗透膜组件和反渗透膜组件,结构简单,可根据产水量要求设计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膜组件,工作适应范围大;可根据安装位置任意改变形态,利于安装。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置,能够产生比分别单独应用FO和RO的过程高的膜通量,污水处理时间短、效果好。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操作
(1)好氧池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污泥的培养: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投放好氧池中,投放时好氧池水位调整至正常水位的1/2左右,投加完毕后,将好氧池中污水水位增至正常水位,投加菌种时曝气系统开始进行运行,并进行闷曝(即在不进水和不排水的条件下,连续不断的曝气),经过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闷曝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重复进行闷曝换水,期间注意观察污泥的性状,以及溶氧的控制,保持在2—4mg/L间。直到出现模糊状具有絮凝性的污泥。培养期间主要采用生活污水,如为工业污水,需注意污水中各营养物质平衡比例。
当好氧池出现污泥绒絮后,就间歇地往曝气池投加污水,往曝气池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换池体容积的1/2,随着培养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换一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2小时左右就开始回流污泥。
污泥的驯化: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2)厌氧池污泥的培养驯化
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将厌氧池中的污水提升到正常水位的1/2水位处,将池中的污水厌氧1~2天(配合后面好氧段的污泥培养);
开始采用间歇进水,污泥负荷率控制在0.05~0.2kgCOD/(kgVSS.d)。
当污泥逐渐适应废水性质后,污泥逐渐就具有了去除物的能力。当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后,可以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率,每次提高容积负荷率的幅度以0.5 kgCOD/(m3.d)左右为宜,此时可以由间歇进水过渡到连续进水,但应控制进水浓度和进水量,保持稳定的增长。
随着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逐渐由松散状态变成沉淀性能较好的絮体,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也相应提高。
在调试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负荷以20%~30%的增长速率稳定增长,每次调整负荷应保证去除率达到30%后稳定3~4d,然后再提高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