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AO-2m3/h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
该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住宅小区、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机关、学校、*、工厂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设计难点及特点分析
.1出水标准高
本工程的出水目标全面优于一级A,接近地表IV类水标准。目前**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实施在线24小时监测,即要求出水水质长期稳定、可靠。因此选择合理佳的有针对性的生物处理工艺是工程设计的关键点。本设计方案对“预处理+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和“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两种工艺路线进行了综合比较,主要考虑到高出水标准 、处理效果稳定性需求、节地需求等,终推荐采用MBR工艺作为主体工艺。
2采用工艺
MBR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用膜分离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二次沉淀池和深度处理设施的水处理技术。MBR工艺在国内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城市污水与工业污水的处理,具有以下优点:(1)出水水质良好:能够地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水质良好、稳定,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
同时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其生物池的活性污泥浓度提高了2倍以上,因此生化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出水水质好;(2)占地面积小: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大大提高容积负荷,减小了生化池容。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可替代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曝气、二沉、混凝、过滤等多个处理构筑物,大大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3)剩余污泥排放少:负荷低、泥龄长,污泥产率低;(4)不受污泥膨胀的影响:取消了传统二沉池而以膜过滤实现固液分离,避免了传统工艺污泥膨胀对出水水质的影响;(5)氨氮去除率高: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菌的截流、生长和繁殖,氨氮去除效果好;(6)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由于具有很高的生物相浓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很强,这对于保证水质变化较大的合流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尤显重要。
由于采用微滤滤膜分离技术进行固液分离,不仅**出水SS低,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物反应器中的生物浓度和种群数量,特别是像硝化菌这类不易形成菌胶团的细菌被截留,使得生物降解效率得到提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不单纯是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具有“1+1>2”的效应。
3全地下集约化布置
面对传统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用地、环保等诸多问题,地下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思路。地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通过许多工程实践得以证明: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密闭性和热稳定性,能好地解决污水处理车间隔音、隔臭和隔热(保温)问题,能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与周边环境协调,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主要设计参数
(1)细格栅
新建细格栅渠1座,设计规模为3.0万m3/d。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较大漂浮物,并拦截直径大于4mm的固体物,以保证生物处理及污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2)曝气沉砂池
新建曝气沉砂池1座,设计规模为3.0万m3/d。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比重大于2.65,粒径≥0.2mm的砂粒,使无机砂粒与物分离开来,便于后续生物处理,兼带除油撇渣功能。
(3)膜格栅
膜格栅主要用于拦截直径大于1mm的固体物,以保证后续膜系统正常运行。每套膜格栅前后各设有闸门,作为检修格栅时切断水流用。
(4)MBR生物反应池
新建AAO生物反应池2座,设计规模为3.0万m3/d,每座可单独运行。MBR生物反应池采用AAO形式,主要是在提供足够氧气条件下,在生物反应池中营造厌氧、缺氧、好氧环境,利用生物反应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降解水中污染物,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初沉池:进水的次沉淀处理,可以起到调节池的作用,对水质有一定程度的均质效果,减缓水质变化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初沉池的结构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板(管)式
二沉池:二沉池位于曝气池(好氧生化池)之后,是进行泥水分离为尾水排放做好**和污泥回流的场所。二沉池的结构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斜(管)板式
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下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对象
a、初沉池:主要是悬浮物,部分物
b、二沉池:活性污泥混合液,它具有浓度高,有絮凝性,质轻,沉速较慢等特点。
负荷
初沉池:沉淀时间1.0~2.5h,表面负荷1.2~2.0(m3/m2.h),污泥含水率95~97%,堰口负荷小于等于2.9L/(s.m);
二沉池(活性污泥法后):沉淀时间2.0~5.0h,表面负荷0.6~1.0(m3/m2.h),污泥含水率99.2~99.6%,堰口负荷小于等于1.7L/(s.m);
二沉池(生物膜法后):沉淀时间1.5~4.0h,表面负荷1.0~1.5(m3/m2.h),污泥含水率96~98%,堰口负荷小于等于1.7L/(s.m);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经过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用泵提升至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漂浮物,细格栅出水流入沉砂池去除水中颗粒物较大的沙石,除砂后的污水自流进入AAOAO生化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分别进入预缺氧调节、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多级反应,去除大部分的物、氨氮、总氮、总磷,设计反应池多点进水,采用可调节进水堰,充分利用原水碳源。
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清水经细格栅后,进入二次提升泵房。经二次提升后的污水及原系统改造后的二沉池出水一起进入沉淀池投加PAC、PAM进行化学除磷,出水进入深床滤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TN,出水经紫外消毒后达标排放。
二沉池污泥部分回流到AAOAO池的厌氧/缺氧调节区,其余污泥和沉淀池排泥共同排至污泥池后进行浓缩压滤。
设计还考虑污水处理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在沉淀池投加活性炭,生化池增加填料等方式改善处理效果。并在平面布置上留有进一步提标改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