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AO-F-2.5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
WSZ系列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设有预处理池、厌氧调节池、缺氧池、*1MBBR池、*二MBBR池、曝气纤维滤床FBAF和消毒池,通过各个反应池的处理,实现各种有害物质的去除,处理后的水能达标排放,处理,成本低,质量有**,欢迎有污水处理问题的朋友来电咨询!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工艺
1处理工艺选择
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质的关键,与新建污水处理厂不同,升级改造的工艺选择问题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要考虑3个问题[3]:①尽量利用原有构筑物;②工艺运行可靠,灵活性强;③处理,能耗低。就处理功能而言,化学除磷、生物脱氮除磷和深度处理等工艺均可实现工艺升级改造的目的[4]。此外,还必须把技术和工程风险降低到小[5]。
污水具有污水量规模小、水质水量波动大、SS浓度高、污水收集难度大、城镇附近水体的纳污能力低等特点[6]。生活污水中主要含物、氮、磷等营养物质,目前国内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土地处理法及生化法。化学法除磷效果好,而对物及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对浓度较低的污水单独使用不经济,并会带来污泥处理及二次污染等问题;土地处理法由于受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不适宜作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
污水采用生物处理是较经济和成功的方法,但本工程要求在去除物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需对水质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必须投加化学药剂。经过分析可采用生物方法去除物,碳源充足,不须投加外碳源,反硝化时碳源不足,可采用适当的生物处理除磷。
根据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水质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厂原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工程总体工艺方案由一级预处理工艺-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三级深度处理工艺组成。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2工艺流程说明
一级处理:主要采用格栅、沉砂池,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SS等。污水经过一级初步处理后,SS降低30%~40%,BOD5相应降低10%~20%,但对于NH3-N和TP的去除很少。
二级处理:改良型AB法中A段采用活性污泥法,在原来的A段曝气池前端增加一个缺氧池,形成AO处理工艺;B段采用接触氧化法。改良型AB法结合了AO池和接触氧化池的优点,能够地去除污染物。
三级处理(深度处理):接触氧化池出水经沉淀后,依次通过解层式曝气塘、生态复合塘、快渗塘,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和脱氮除磷。解层式曝气塘是利用太阳能的微曝气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NH3-N的去除效果。生态复合塘充分利用生物介质区的各类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区多种水生植物之间功能上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快渗塘通过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使污染物得以去除。污水经快渗塘处理后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终达标排放。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优点
(1)自动化:具有气源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可以内置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将曝气停机时间、排泥时间、内回流时间进行合理设置,同时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模式;通过修改时间和模式进行控制;
(2)简单化:具有触摸屏,触摸屏可实显示一些关键参数;具有自检功能与提示功能,同时设备内部基本没有移动件,所以设备易于控制,操作简单,可以无人值守,只需定期巡检,真正做到傻瓜式运行、*维护;
(3)模块化:设备由一个个模块组合,制作简单,成本低;
(4)节能环保:根据需要间歇运行,在进水量少或者不进水时,不运行电机,节电而且无噪音之虞;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设备埋地,没有臭气的隐患;
(5)安全可靠:系统基本没有移动件和拆卸件,基本没有安全隐患,设备所有可触碰的器件均可以采用低压控制,不对人体产生危险;具有对于断电和误操作的响应,系统稳定性较强;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技术优势:
一是功能分区明确:一体化池内6个主要功能区分工明确——预处理区、缺氧区、曝气区、澄清回流区、沉淀区、消毒区。预处理区为格栅和沉砂,防止后续设施设备堵塞磨损;前置的缺氧区实现反硝化脱氮且不需要外加碳源;好氧曝气区是重要的主体,完成氨化硝化、污染物降解和部分生物除磷;澄清回流区实现*级的泥水自然分离,上层澄清液进入下道工序,中层澄清污泥气提回流到曝气区和缺氧区实现高浓度颗粒活性污泥工况,底层污泥作为剩余污泥排放和一部分回流到进水提升泵房;*二级的斜管/板沉淀区在加药混凝作用下,起到化学除磷和其它各项水质指标协同达标的后把关作用,若采用复合硅藻土药剂则沉淀污泥可全部回流到进水提升泵房前池再利用到生化处理池中;末端消毒渠和计量明渠是一体化池的组成部分。6大功能区融于本发明的1个一体化池中,显著节约了用地,节省了工程造价,方便了运行管理。
二是水平安装的面式气提微动力回流器全面优于污泥回流泵:①面式气提微动力回流器吸泥管水平间隔满铺安装于澄清回流区中部上方位置,无盲区无死角,回流均衡,回流路线短,回流污泥浓度高,回流量可通过供气量直观调控;②气提回流能耗低,属于微动力回流,据有关实验数据显示,气提回流能耗比电动回流泵节能65%(注:在气提淹没深度2.4m,气提提升高度0.6m时,要达到0.38m3/min的气提流量,离心泵需要1.60kW,气提装置折算的鼓风机耗功仅0.56kW);③气提回流属于温和回流,无叶轮高速运动,活性污泥絮体结构不会被击碎,污泥经多次回流循环后,絮体颗粒反复碰撞而强度又不至于颗粒破裂,终形成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高浓度的颗粒活性污泥在生化反应区内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大幅度提高了脱氮效率;④面式气提微动力回流器在池内无电机或机械活动部件,不易损坏,稳定可靠。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的方法步骤
(1)反应器的启动运行:在SND-SBR反应器中,接种取自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回流污泥,接种后混合液污泥浓度为4200-5500mg/L。利用含NH4+-N浓度为45-55mg/L人工配水驯化富集低溶解氧硝化细菌。NH4+-N硝化反应过程中,控制较低的曝气量使DO浓度维持在0.15-0.35mg/L浓度范围内。
在进水曝气2.5h内,混合液中NH4+-N<4.5mg/L时,认为SND-SBR反应器低溶解氧硝化细菌富集完成。此时,向SND-SBR反应器中投加悬浮生物填料,填料的体积填充比为35%-45%,同时SND-SBR的进水由人工配水改为实际生活污水,当混合液中NH4+-N<4.5mg/L,NO3--N<30mg/L时,确认SND-SBR反应器启动完成,进入平稳运行阶段;在A-SBR反应器中,接种已经挂好短程反硝化生物膜的悬浮生物填料和厌氧氨氧化颗粒,A-SBR反应器中填料的体积填充比为20%-25%,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浓度为3000-4000mg/L。
(2)当SND-SBR反应器启动结束之后,生活污水分为两部分经SND-SBR进水泵和A-SBR进水泵进入SND-SBR反应器和A-SBR反应器。*股原水通过脉冲进水方式进入SND-SBR反应器,在DO浓度为0.2-0.4mg/L条件下连续曝气3-4.5h,附着生长在填料外部的低溶解氧硝化菌通过硝化作用将原水中的氨氮转换为硝态氮,附着在填料内部的异养菌利用原水中的物将产生的硝态氮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
(3)曝气结束后,富含硝态氮的出水排入到中间水箱,后与*二股原水体积比按3:1分别经回流泵和A-SBR进水泵进入A-SBR反应器,A-SBR反应器进水混合后的硝态氮和氨氮质量浓度比在1.5-1.7范围内。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应的主要是砂水分离器和吸砂机.以及曝气沉砂池的曝气系统.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的动力系统.
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题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
4.生物处理构筑物
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过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它和污泥处理的单元过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的曝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基本上是联系运行的.且功率较大.否则达不到较好的曝气效果.处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沟处理工艺安装的曝气机也是能耗很大的设备.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较低.但目前应用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广的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