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成套装置
LS环保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效果稳定、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管理,通过MBR和MBBR的联合使用,利用MBR高的脱氮效率、抗冲击能力和MBR工艺的膜截留作用,提高了处理效率,减少了占地,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如有不了解的可以随时来电咨询。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出水口与清水排出口上设置有反馈调节,能够实时监控水质,及时调节磁分离装置的工作强度,保证污水处理质量;随着工作时间积累,分离箱体壁面上容易积累污泥,容易腐蚀损坏箱体,刮泥离心装置,促进分离效果的同时,还具有清理分离箱体壁面上的污泥功能,提高使用寿命,污水处理。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准进行操作,操作者应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等,并要遵守安全和交接班制度。
2.检查电源接线、电源相、稳压水泵、酸泵、水泵、电渗析器、计量仪表等是否正常。
3.检查各水池水位及池中是否有硬质杂物落进,检查各阀门的启闭状态是否正确,对管路系统进行冲洗,防止铁质物、泥沙等带进电渗析器中。
4.关闭电渗析进水总阀及流量计前的浓、淡、水的进水阀门,打开浓、淡、水管或电渗析本体的排气阀。
5.开启稳压水泵入口阀门、电渗析器浓、淡水排污阀门和水泵入口阀门。当水确定为密闭循环时,应开启水箱回水总阀门和每台电渗析器的水出口阀门。
6.当稳压水箱水位**1米时,打开水泵回流阀,开启稳压水泵,缓慢开启出口阀门。
7.启动水泵,开启水泵出口阀门。
8.缓慢开启浓、淡水倒进水阀门,注意始终保持水压力与波、淡水压力相适应,并使水压力低于浓、淡水压力0.01MPa~0.02MPa,当浓、淡、水压力升到0.05MPa~O.1MPa且稳定到一定流量时,待空气排尽后,关闭排气阀。
9.在流量和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合上硅整流直流倒向开关,控硅整流“启动”按钮,顺时针转动“调压旋钮”,使电压缓慢升至与预定流量相适应的电压范围。
10.当淡水水质合格后,开启淡水回收阀门,关闭淡水排污阀门,开始正常运行。
11.电渗析开始运行时,要先通水后供电,停止运行时,要先断电后停水,严禁停水不停电。
12.开始和停止运行时,要尽量做到同时开启和关闭淡水、浓水和水的阀门,以免水压突然变化产生水锤现象(水压冲击)。
13.严格控制电渗析器在限电流下运行。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运行参数控制
在调试和试运行过程中,根据化验数据和对微生物的观察以及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等,对运行参数采取相应的操作,使各项参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① 控制被处理的原污水的水质、水量,使其能够适应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要求。
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原污水的水质是不易控制的,通常做法是控制水量。要保持调试阶段系统的相对稳定,尽量使其承受的污染物负荷保持均匀的增长,即:
水质(kg-CODcr/m3)×水量(m3/d)=污染物总量(kg-CODcr/d)
在调试过程中,根据调试阶段的进度和需要,使系统的污泥负荷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冲击负荷。因为冲击负荷常常会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死亡,或者引起微生物相的改变,而系统恢复要好几天的时间。
② 保持系统中微生物量相对稳定
这是SBR池处理系统调试过程的关键所在。因为调试的过程,也是寻找系统佳的运行参数(如污泥浓度)的过程。对正常运行的系统而言,原污水的水质水量是不可控制的,也就是说不论原污水的水质水量如何,系统都必须把全部来水收集处理合格。所以要保持一个合适的污泥浓度值,使其在误差范围内变动也不会影响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处理效果。
要保持运行阶段系统的相对稳定,就要尽量使系统中的污泥量相对稳定,即:
污泥浓度(kg-MLSS/d•m3)×池体积(m3)=池内的污泥总量(kg-MLSS/d)
保持系统中的污泥量稳定,是通过确定每天排放的剩余污泥量来实现的。剩余污泥量指数包括:污泥负荷、污泥指数、和污泥龄等。
③ 在混合液中保持能够满足微生物需要的溶解氧浓度
对于SBR工艺而言,反应池内的DO值是不固定的,在反应初期,由于曝气刚刚开始以及反应池内进入大量的物,此时DO值较低,随着反应的进行,池DO值逐渐呈升高的趋势,因此对于反应后期只要保持池内的溶解氧在2-3mg/L 左右即可。对于本方案,需要在调试期内总结出反应池DO的变化规律,用来调整风机的运转以及曝气量的大小,使其真正发挥节能降耗的作用。
④ 在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污染物、溶解氧三者能够充分接触,以强化传质过程。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调试具体步骤
1) 进水:调试初期,由于活性污泥还未能适应所处理的水质,故进水量要先小后大,待出水达标后再逐步加大进水量,避免负荷冲击,让污泥大量失活。由于本方案所针对的处理量仅20-30m3/d左右,前期可能只有12m3/d左右,故这里直接将进水量提到**,即每次每池进水12m3至设计标高处(1#SBR池因曝气头原因暂时不用)。进水过程大约持续1小时左右。进水之前取样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总磷。
2) 反应:进水完成后,开启风机,调节鼓风量,控制DO值在2-4mg/L之间,按照“曝气2小时—停气1小时—曝气2小时—停气1小时—曝气2小时”的顺序操作。曝气过程中,需测定SV30或者SV5,保持SV30在20%-30%,或SV5在35%-50%之间,有必要时取样测定MLSS值。此过程大约8小时。
3) 沉淀:反应期后一次曝气结束后,即进入沉淀期,一般关闭曝气后,使池内不再扰动,2小时左右便能完成沉淀,上清液能排放。沉淀阶段结束时应采样送检。
4) 排水:沉淀过程结束后,上清液澄清,打开标高较高的一个排水阀门,排去阀门所在标高以上水体(10m3-15m3左右)。
5) 静置:以上四个过程耗时约12小时,由于每天待处理水量为12m3左右,一个SBR池的处理量能满足一天的处理需求,可将闲置期设定为24-12=12h,处理周期设为24h。在闲置期需根据反应期所测得的SV值适当排泥,使SV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医院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流程
1、格栅和消毒。然后补充中间的部分,按照一级+一级强化+二级(核心工艺)+深度处理的顺序填充,另外水线走完还有泥线。
2、格栅之后一般都是沉砂池,这个也是常规方法,中小厂可以选择旋流沉砂池,大的厂一般是曝气沉砂池,平流这几年没怎么见过。
3、沉砂池之后视情况,如果水质水量波动较大的,补上一个调节池。
4、再往后,视SS、COD、TP高低补上初沉池或混凝沉淀池,初沉池可以减少后续生化产泥和供气需求。
5、如果有难降解物的(B/C比较低的,或者掺了一些工业废水的),加水解酸化和水解沉淀,增加可生化性。一级及一级强化到此结束。
6、核心工艺是没有花头的,万变不离AAO,氧化沟、UCT、VIP、JHB、SBR、CASS等等等等工艺其实都是AAO的改良或变体,请根据业主喜好及水厂用地等来确定到底用哪种,值得注意的是掺了工业用水的推荐使用氧化沟。
7、二沉池紧随其后,不过不是每一种工艺都需要二沉池,有滗水器的都不需要(因为已经实现了泥水分离)。核心工艺涉及膜的也不用二沉池了。没有深度处理要求的可以直接去消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