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云南丽江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鲁盛环保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全自动控制,无须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封闭结构设计,将污水处理系统埋于地下,只将电子显示器设置于地面上,突破解决了以往污水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背景技术
废水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但是,现有的废水处理设备过滤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化一体化废水处理设备。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工艺单元
(1) 调节罐。本工艺共设调节罐2个,单罐容积5 000 m3;调节罐中设收油器和刮泥机。主要功能是调节水量、水质的同时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浮油和悬浮物。
(2) 除油器。除油器采用卧式除油器,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去除浮油。除油器选用2台,单台处理能力150 m3/h,外形尺寸D 2.4 m×5.8 m。
(3) 气浮装置。气浮装置包括涡凹气浮和溶气气浮。主要功能是除油和悬浮物,确保后续生化工艺的进水水质稳定。涡凹气浮单台处理能力150 m3/h,外形尺寸4 m×10 m×2.5 m;溶气气浮单台处理能力150 m3/h,外形尺寸4 m×12 m×2.5 m。
(4) A/O池及膜池。A/O池设1座,共2列,按浸没式MBR工艺设计,采用膜池与生化池合建。回流和剩余污泥排放均设在膜池内。MBR膜采用PVDF材质的进口中空纤维膜。运行采用出水+反洗的方式。池体尺寸40 m×30 m×6.5 m。主要工艺参数:膜面积15 000 m2,污泥质量浓度6 000 mg/L,混合液回流比250%,污泥龄30 d,曝气风量110 m3/min(包括膜吹扫),生化池采用微孔曝气,膜区采用穿孔管曝气。
(5) 污泥、油泥处理系统。污泥、油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浓缩和脱水系统。污泥浓缩采用重力浓缩,设污泥浓缩罐2个,单个容积200 m3;脱水采用离心脱水机,选用1台卧式离心脱水机,处理能力10 m3/h;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75%。
(6) 加药装置。加药装置包括碱投加装置1套,碱储罐容积30 m3;磷投加装置2套,每套容积10 m3;PAC投加装置2套,每套容积6 m3;PAM投加装置1套,容积1 500 L。碱、磷投加位置为生化处理单元,PAC和PAM投加位置为气浮装置。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经过粗格栅去除大的漂浮物,用泵提升至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漂浮物,细格栅出水流入沉砂池去除水中颗粒物较大的沙石,除砂后的污水自流进入AAOAO生化反应池,在反应池中分别进入预缺氧调节、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好氧多级反应,去除大部分的物、氨氮、总氮、总磷,设计反应池多点进水,采用可调节进水堰,充分利用原水碳源。
出水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清水经细格栅后,进入二次提升泵房。经二次提升后的污水及原系统改造后的二沉池出水一起进入沉淀池投加PAC、PAM进行化学除磷,出水进入深床滤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TN,出水经紫外消毒后达标排放。
二沉池污泥部分回流到AAOAO池的厌氧/缺氧调节区,其余污泥和沉淀池排泥共同排至污泥池后进行浓缩压滤。
设计还考虑污水处理厂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在沉淀池投加活性炭,生化池增加填料等方式改善处理效果。并在平面布置上留有进一步提标改造的位置。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方案
1)提量水量分配,对增加的2万m3/d的水量其中二、三期设施各增加7500m3/d,四期设施增加5000m3/d,生化池的改造在原池基础上进行,将原A/A/O工艺的O段镶嵌入MBBR工艺,满足提量要求,强化处理效果,提高系统稳定性;
2)MBBR功能区设计,为了尽可能缩短工期,在改造过程中厌氧区保持不变,把原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前40%部分变为缺氧区;好氧区采用两级MBBR设计,采用微动力混合池型,强化系统抗冲击能力,且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情况,灵活调控*级MBBR区溶解氧,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平衡氨氮和总氮处理效果;选用SPR-3型填料,有效比表面积为800m2/m3,符合《水处理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行业标准[6],具有水力特性好、能耗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设计时考虑今后进一步提标的可能性,控制填充区域填充率<45%,为今后可能的提标留有余地;
3)二沉池改造,考虑提量后二沉池表面负荷增高的影响,对二三四期平流式沉淀池采取增加水力挡板和集水槽优化等措施,改造刮吸泥设备;
4)沉淀池改造,新增混合区,将原有混合区改为絮凝区,混合和絮凝设备重新优化选型,对加药和回流位置进行优化调整。增加絮凝时间,使其处理能力达到10万m3/d,沉淀区尺寸为29.73m×31.10m,混合时间为1min,絮凝沉淀时间为8min,上升流速为15.30m/h;
5)转鼓过滤器;现有V型滤池尺寸为30×38m,设计规模为8万m3/d,滤料采用石英砂均质滤料,有效粒径d10为0.9-1.2mm,不均匀系数K80≤1.4,滤料厚度为1.20m,滤速为5.97m/h,运行时间为175min。反冲洗时间为25min;考虑到水厂现有空地及工期问题,选用转鼓过滤器对出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指标,设计进水量2万m3/d,出水SS≤10mg/L;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絮凝沉淀系统
污水回用系统中一般设置絮凝沉淀预处理,然而很多现场处理效果不好,各过滤装置出水指标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这与絮凝剂选型和污水特点都有关系。
(1)絮凝剂有其佳絮凝环境(包括温度、pH值、停留时间等),这需要在投加过程中调试出来,不是投加大量絮凝剂即可解决的问题;
(2)由于污水中已含有化学药剂,本身具有一定分散性能,因此常规絮凝剂无法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必须采用针对此种水源的特殊药剂进行处理。
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一絮凝剂适宜环境因素时,过量溶解状态的絮凝剂会发生二次絮凝析出,在非理想设备上沉淀吸附,造成污堵,比如双膜系统内(包括保安过滤器、滤和反渗透)。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原则
1、结合污水处理站接纳污水水质水量的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构筑物形式和设计参数,确保污水处理系统在运行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调整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2、处理系统采用经工程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技术经济效益明显、适应性强、管理简单、效果稳定的型式,充分保证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
3、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选用新材料、低能耗、率、易维护、性能价格比好的产品。
4、控制管理按处理工艺过程要求尽量考虑自控,降低运行操作的劳动强度,使污水处理站运行可靠、维护方便,提高污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水平。
5、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节约占地和减少工程投资。
6、平面布局和工程设计时,结合现有场地,力求布局紧凑简洁、整齐美观。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流程:
污水处理系统由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接触氧化池)、二沉池组成。来自生产车间的污水自流入调节池,调节池入口设机械格栅,以拦截大颗粒状和纤维状杂质,机械格栅所拦截的栅渣自动进入杂物箱,定期由环卫部门清除转运。在调节池中污水充分地混合,调节水量并初步降解物,然后通过污水泵将污水输入缺氧池,在缺氧池中回流混合液与原污水充分混合,通过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亚硝酸氮和硝酸氮转化为氮气,完成反硝化脱氮,缺氧池出水自流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鼓风机提供氧源,使污水中的物与池内生物膜充分接触,经微生物吸附、降解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二沉池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排入附近河流。
二沉池中的污泥通过由污泥回流泵定时抽至好氧池,剩余污泥量较少,隔二个月左右清泥一次,由环卫抽粪车清除,外运处置。
生化系统需要的氧气由鼓风机供给,曝气系统采用鼓风机+微孔曝气器的方式。考虑到鼓风机噪声较大,特把风机房设置成隔音消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