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LS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设计合理,对引入的污水首行初级沉降和次厌氧发酵,后续经好氧发酵、二次沉淀、二次厌氧发酵处理。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物,污水处理时在罐体内的流动全靠自身的重力,无能耗,*专人管理,运行费用低。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MBR膜池设计
MBR膜池设计采用由PVDF(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组成的成品膜组器,不仅可以避免膜丝相互缠绕、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够简化安装及运维过程,便于操作。单台膜组器外观尺寸L×B×H=2.9 m×1.5 m×2.8 m,有效产水面积为2 100 m2,投影面积为3.54 m2。MBR膜池平面尺寸L×B=22.4 m×43.2 m,共设计6个安装廊道、48个安装机位。近期使用5个廊道、30个膜组器,膜通量为14.9 L/(m2·h);远期使用6个廊道、42个膜组器,膜通量为14.2 L/(m2·h)。MBR膜池各子系统设计如下。
(1)混合液进出水系统
进水通过管道从生物池出水堰自流至配水渠,然后通过廊道端部的配水孔进入廊道内部。MBR膜池设计污泥浓度为10 g/L,为维持生物池内生物质浓度,膜池内的高浓度活性污泥混合液以500%的回流比回流至生物池的好氧池。混合液先经水泵提升进入混合液出水池,然后通过管道自流至好氧池。提升泵选用大流量、低扬程的轴流泵,单台流量为1 563 m³/h,近期采用4台(3用1备),远期5台(4用1备)。
(2)产水系统
混合液进入廊道之后将膜组器浸没,在真空泵和产水**设备的作用下,膜丝内部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混合液中的水分在外界水压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膜丝,活性污泥则被拦截在膜丝外部,出水经产水泵提升进入清水池。为了控制膜污染,产水泵间歇运行:每运行7 min停1 min,实际运行中另需考虑0.5 min的无效运行时间,即产水时间按6.5 min计。设计选用7台抽吸泵(6用1库备),每台水泵对应一个廊道,单台流量为90 L/s,变频控制。为节约用水,清水池内的水一部分溢流进入紫外消毒渠,一部分用于膜组器清洗。
(3)吹扫系统
产水时污泥会在膜表面聚集,膜孔堵塞、通量下降,因此,需吹扫膜丝、擦除膜表面堵塞物。本工程吹扫系统采用脉冲曝气,周期为1~2 h,高曝时间为5~10 min,其余均为低曝。高曝时开启高曝气气动阀门,吹扫强度为210 m³/(㎡·h)(膜组器投影面积);低曝时开启低曝气气动阀门,吹扫强度为60 m³/(㎡·h)。实际运行中,为避免系统瞬时负荷过大,各廊道错峰吹扫,平均吹扫强度为90 m3/(㎡·h)。MBR膜池近期总风量为160 m³/min,远期总风量为223m³/min。本设计新建鼓风机房一座,近期安装3台罗茨鼓风机(2用1备),远期另增加1台,单台风机风量为80 m³/min,变频控制。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操作管理:
1.严格控制进水水质, 保证装置在符合进水指标要求的水质条件下运行。
2.操作压力控制,应在满足产水量与水质的前提下,取尽量低的压力值,这样有利于降低膜的水通量衰减,减少膜的换率。
3.进水温度控制, 应根据实际用水量,取邻界压力(进水压力低于该值脱盐率产生明显下降的压力值)不能满足产水量与水质要求的低温度来作为该时间阶段内的进水温度。这样可以降低膜水量的衰减。
4.排放量控制,由于水温、操作压力等因素的变化,使装置的产水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应对排放量进行调整, 控制排放量与产水量之间比例为1:2.5-1: 3 ,否则将影响装置的脱盐率。
5.夏季水温偏高的操作对策:
5-1在保证后处理对进水含盐量要求的前提下, 降低操作压力。实施减压操作。此对策为优选对策。
5-2根据供水量要求,轮流关停反渗透(限于装有二台以上反渗透的工厂),但关停时间不得大于24小时(夏季),否则容易造成膜面细菌孳生,增加压降。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调试步骤:
1. 对装置的进水进行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符合进水要求,方可进行装置通水调试。
2. 对供水泵的压力控制,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调整。
3. 检查装置所有管道之间连接是否完善、压力表是否齐全、低压管道连接处是否紧密,有否短缺。
4. 开启泵**放阀,启动预处理设备,并调整至供水量大于装置进水量。
5. 全开各压力表开关和进水阀、浓排阀、产水排放阀。
6. 关闭泵**放阀,待组件内充满水后,关闭装置进水阀。
7. 待高压泵进口压力大于0.2MPa,启动高压泵,并缓缓开启装置进水阀同时关闭浓排阀,控制装置总压差小于0.3MPa,产水排放2分钟后关闭产排阀,运行15分钟,并查各高、低压管路、仪表是否工作正常。
8. 调整进水阀、浓水出口阀使产水、浓水比例为 3 : 1 。
9. 检测产品水电导率,符合要求时先开启产品水出水阀,再关闭产水排放阀。
一体化医疗污水处理设备装置安装:
1.装置运到现场后,应放置于室内,周围环境温度低不得低于5℃,高不得**38℃。当温度**35℃时,应加强通风措施。
2.装置到达后,应在一个月内安装完毕,并应立即进行通水试车运行。
3.装置在未进行通水试车之前,任何阀门均不得开启,以免保护溶液流出,致使元件损坏。
4.装置就位后,应调整装置支承点,使组件处于基本水平的位置,且与基础接触可靠。
5.装置与供水泵相接的管路及阀门在连接之前应进行脱脂处理,供水泵过流部份也应进行脱脂处理。
6.装置的产水输出管大输出高度应小于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