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我公司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向客户方提供新的产品信息和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根据客户方的要求,提供所需设备的扩充和升级。污水处理设备报价 量身定制环保解决方案污水处理设备工艺,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
污水回用处理方法
在污水回用处理中,除盐工艺由于成本高很少涉及,此处不作分析,悬浮物、浊度和石油类可以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去除并达标,因此解决的问题就是COD和氨氮的去除,下面仅就这二个问题进行讨论。
1COD的去除
一般情况下,经过二级生化处理后的污水中COD浓度已经降到100mg/L以下,BOD5浓度低,针对这种水质特点,目前采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生化法、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预处理+生化法等。
1.1生化处理方法
采用生化处理方法时,由于基质的限制,微生物增长缓慢,如果采用普通的活性污泥工艺,生长很慢的活性污泥将随水流流出,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很低,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对二级生化出水一般不采用活性污泥法,而是采用对微生物具有较强固着能力的生物膜法。与普通二级生化处理中的生物膜法不同的是,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时对填料的选择应慎重,主要考虑的指标是填料的挂膜性能,采用普通的软性、半软性塑料或纤维填料时,由于其挂膜性能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生物陶粒填料的接触氧化工艺可以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对于炼油污水,出水的COD可稳定在40mg/L以下。辽宁盘锦沥青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生物陶粒接触氧化处理生产污水并将处理后污水回用作循环系统补水已经成功的运行了近2年,效果良好。因此采用生物陶粒为载体的生物膜法是深度去除COD的成功工艺。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污水回用水质指标
污水回用作为循环冷却系统的补充水时,再生水水质指标应结合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来考虑。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由于补充水水质的原因,通常会产生结垢、腐蚀和大量微生物繁殖的问题,其中腐蚀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又是关联的,对循环冷却系统水质的控制也是从解决这三个问题入手。目前各企业循环冷却系统补充水基本上是采用清净地表水、地下水或自来水,而且各自都形成了较完善的水质稳定控制方法,将补充水换为再生污水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对补充水水质成分变化进行分析得出。
一般情况下,再生污水同其它清净水源相比存在以下特征:
(1)总溶解性固体较高;
(2)COD、BOD5浓度高;
(3)氨氮浓度高;
(4)细菌群落数量多,悬浮物浓度较高。
总溶解性固体高时会使系统的腐蚀倾向增大,其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时可能产生结垢;当补充水的物浓度(COD,BOD5)和氨氮浓度较高时,微生物可能在循环系统内大量繁殖,进而产生微生物粘垢,如粘垢粘附在管壁或换热器壁上,会产生局部的腐蚀;如补充水中异养菌群数量大,则相当于为系统中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大量的接种菌群,为微生物粘泥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为此在污水回用工程中应对上述指标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对于补充水总溶解性固体,各企业的控制标准不一,低者500mg/L,高者1000mg/L,石化企业一般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也有研究[1]表明,当总溶解固体在850mg/L左右时,循环冷却系统仍可稳定运行,建议循环系统补充水总溶解固体的上限值采用1000mg/L,出此值应采取除盐措施。关于COD标准,美国水污染控制协会建议值为75mg/L,我国研究人员提出一类标准为40mg/L,二类标准为60mg/L,还有些企业提出20mg/L的指标。相关研究表明,石油化工二级处理的污水经深度处理后(COD平均为44mg/L)回用于循环水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状况与自来水相近,没有出现大量繁殖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回用水中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即不能作为微生物代谢的碳源,因此不必对回用水的COD提出过高的要求,建议采用40mg/L。对于BOD5,由于可直接作为微生物基质,建议采用较低值5mg/L。关于氨氮指标,国内外有二种建议值,即3mg/L和1mg/L,建议采用1mg/L。研究表明,对于深度处理后的回用水,即使补充水中异养菌群数量很大,同自来水作补充水相比,并没有产生微生物的大量增殖,采用合适的杀菌剂可以控制,而且污水回用处理中,混凝沉淀+过滤作为基本操作单元,在去除悬浮物的同时可以将大量的细菌去除,因此对异养菌数目不必提出专门的控制指标。
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装置
预氧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采用预氯化、预臭氧技术、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及二氧化氯预氧化技术。
预氯化
预氯化在国内已得到普遍使用,用于除藻和降解物,费用低廉,但氯与水中物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对人体非常有危害,应逐步取消在微污染水源中作为预处理的使用。
预臭氧
预臭氧技术主要用于消除地下水中的铁、锰和去除色度、嗅味,以及降解水中的高分子物,还被用于改善絮凝和澄清。预臭氧工程应用中,其主要目的是助凝,必要时考虑强化去除藻类、色度和污染物,臭氧投量一般为0.2~2.0mg/L。
有研究表明预臭氧控制消毒副产物的效果也比较稳定,在预臭氧投加量约1.0mg/L(0.23mgO3/mgDOC)的情况下,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率约为23%,高藻期时藻类去除率高达47%。在臭氧预氧化处理过程中,臭氧不是通过降低水中物含量达到控制消毒副产物前体物,而是主要氧化攻击分子质量较大的疏水性物。这些物多数具有芳香性结构或者不饱和双键,易受攻击而断裂变小,转化为亲水性物质。臭氧预处理通过改变水中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降低水中物的氯化活性,从而达到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当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溴离子时或臭氧投加过量时,臭氧预氧化使溴离子转变为溴酸根离子,并使水中溴代三卤甲烷、溴乙酸等浓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