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AO-10m3/h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鲁盛主打产品: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装置、气浮机、
压滤机等。设备材质有碳钢的和玻璃钢的,任您选择。
每天1----2000吨污水处理设处理完的水,可以直接排放到河流、也可以回用浇花浇草。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维护
多级复合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MC-MBBR)设备运行前的检查与准备
(1)启动设备之前检查各线路是否正确,电压及电流是否符合要求。微机控制柜采用进口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本控制柜可同时控制4台潜污泵(污水泵与清水泵各2台)、2台风机、1台回流泵、1个气提阀及1台二氧化氯消毒剂生成装置,并结合工作情况实时监测,具有自动保护报警功能,还配有手动/自动控制系统。
(2)启动水泵时检查水泵管路是否有渗漏及吸水,有无堵塞。水泵采用抗堵塞撕裂型潜污泵,其中4台潜污泵的控制由微机通过检测水池中的液位来完成,当液位由低到高到达工作水位时启动工作泵。
(3)启动风机时检查电机转向是否正确,切忌反转。风机及水泵采用自动交替运行控制,交替切换时间4小时。
(4)当调节池污水较少,液面低于水泵启动液位时,二台水泵都停止工作。为使污水设备内生物膜的正常生长,风机采用间歇启动,启动10分钟,停止半小时自动运行。
WSZ-AO-10m3/h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调试及运行
1 高磷废水的化学脱磷控制
高磷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磷酸根,根据污水性质,向磷化废水混凝沉淀池依次投加氢氧化钠、氯化钙、PAC 和PAM,pH 控制在9.0~10.5。而中和反应池用来中和过量的碱,pH 维持在7.5~8.0。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到非磷化废水调节池中,进行后续的处理。
2 活性污泥培养
活性污泥培养采用接种驯养法,接种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各个单元按照自身容积的1%投配泥量。然后依次开启风机,向反硝化、水解酸化和好养单元供气,开启厌氧池,缺氧池中潜水搅拌机搅拌。在培菌期间,应保证水中的C、N、P之质量比保持在约100:5:1。调试初期负荷和水力负荷控制在设计负荷的1/4,pH 控制在各个反应单元的适宜参数范围内。为了保证后续处理单元的营养物质和pH 能够稳定在适合的范围内。可以往处理单元投加适当的葡萄糖和氢氧化钠。稳定运行后,处理每吨污水则向反硝化池中投入2.8 g的葡萄糖,以提供足够的碳源。
3 MBR 调试
进行MBR 时,先对生物处理系统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培菌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含量低,如采用抽吸泵从膜组件抽水的方式出水,会加重好氧池中分离膜的污染,所以在污泥的质量浓度到达4 g/L 之前,不宜开启抽吸泵从膜组件抽水,选择间歇进水、停气、沉淀和从临时排水管排水的运行方式。当污泥增殖并达到所需含量,在根据进水水量确定开启抽吸泵和鼓风机的数量。抽吸泵出水量开时宜控制在设计出水量的1/3 左右,不宜过大;运行1 周后,可增加至设计出水量的2/3 左右;再运行1周后,调至设计出水量。
WSZ-AO-10m3/h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主要处理单元设计
废水处理站分二期,集水井及调节池为地下构筑物,其他为半地下构筑物。土建一次施工,设备分期安装。所有水池均为密闭结构,臭气收集后单独处理达标后排放。
①集水井。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拦截大的颗粒物并保护后续处理构筑物。停留时间为72.5min,设置粗格栅1 台,栅宽为800mm,格栅间距为5mm; 转鼓膜格栅1 台,栅框外径为600mm,孔径为2mm,Qmax=80 m3/h; 提升泵2 台(1用1备),Q =65 m3/h,H=100 kPa,N=3.1 kW。
②调节池。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24.1 m×12.7 m×5.2 m(有效水深为4.5 m),停留时间为36.6 h。为防止SS 沉积,在调节池内设空气搅拌。配污水提升泵3 台(2 用1 备,一期2 台,二期增加1 台),Q=18 m3/h,H=110 kPa,N=1.7kW。
③絮凝反应池。2组,钢筋混凝土结构,调节废水pH 值并使微絮粒相互接触碰撞,形成大的絮体。絮凝反应池尺寸为4.3 m×1.4 m×2.4 m(有效水深为2.0 m),停留时间为45 min。每组配3 台机械搅拌机。絮凝反应池格投加氢氧化钠调节废水pH 值至7 ~ 8[1],*二格投加PAC 和阴离子PAM,PAC 和阴离子PAM 投加量分别为400 mg/L和5 mg/L。
④初沉池。2 组,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竖流沉淀池对絮体进行沉淀。尺寸为4.7 m×4.7 m×6.9 m(有效水深为6.3 m),水力表面负荷为0.8m2/(m3·h) 。配污泥提升泵2 台(1 用1 备),Q =10 m3/h,H=100 kPa,N=1.2 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