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500t/d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500t/d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格栅、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生化处理池、后续处理池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运行经济,抗冲击能力强,管理维修方便;主要采用A2O处理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该系统通过格栅分离、混凝反应、沉淀过滤、生化处理和后续处理等步骤,将污水中的悬浮物、物、氮磷等污染物去除,出水标准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模块:
格栅分离器:用于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混凝反应池: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反应,生成絮状物质,使污水变得加清澈。
沉淀池:絮状物质沉淀到沉淀池中,通过泥沙、浮渣的形式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物质。
生化处理池:利用微生物降解、吸附、氧化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后续处理池: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残留固体杂质和无机物,达到排放标准。
装置: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后,达到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排放标准,通过下水管道或沟渠排放到环境中。
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需求
设计范围和规范:
设计范围包括格栅渠、沉砂池、调节池、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基础、污泥池、排放槽、设备间基础、管道连接等相关的工艺施工条件。
设计规范包括《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设计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参考生活污水水质要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等。
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包括格栅渠、沉砂池、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排放槽等。
500t/d包括格栅井、污水调节池、A/O生物池、二次沉淀池、出水池、装置、污泥池、风机房、风机、潜水排污泵及水位计、控制电缆和系统控制柜等。
生活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设计参数
处理量:设备的处理量为500t/d,这是设备设计的基本参数,决定了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水量。
工艺流程:设备采用MBR膜生物反应技术,结合A2/O工艺,利用PVDF材质的中空纤维MBR膜,实现同步处理污水、控制污泥复合菌群条件,不产生异味。这种工艺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排放剩余污泥,无异味,次污染,且占地面积小。
出水水质:设备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具有脱氮除磷能力,出水水质高,污泥产量少,污泥浓度高,生化处理程度强。
占地面积:设备占地面积小,仅为传统工艺的10%-25%,选址简单,专人看守,适合用于乡镇农村等分散式污水处理。
自动化程度:设备易于完成自动控制,管理操作简单,设备可设于地面上或者地下,厂区占地面积少,地面构筑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