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潍坊鲁盛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水处理设备及配套设施。主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二氧化氯发生器、加药装置、气浮机等产品。欢迎各位前来咨询业务。

    30立方米/天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更新时间:2024-06-27   浏览数:134
    所属行业:环保 水处理设备 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发货地址:山东省潍坊潍城区北关街道  
    产品数量:1.00台
    包装说明:木箱
    价格:¥1.00 元/台 起
    包装说明木箱

    30立方米/天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本地设备、本地生产,使用起来放心。

    本公司现有的设备型号齐全:WSZ、WSZ-A、WSZ-AO、WSZ-F系列。

    本公司设备使用的处理工艺:AO生化法、A2O法、MBR膜法等。

    处理水量从每天1吨到3000吨不等,只要你有我们就能处理。

    公司现货供应,今天打定金、第二天发货,专车免费送货上门、单独排技术上门安装调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

    酸的转化:
    物水解成酸,中性变酸性,自然酸增加,pH下降;(较)长链脂肪酸分解为短链的,酸增多,pH下降,可以理解为酸化过程表现,前两种在产甲烷受抑制时会体现较为明显;VFA降解,酸变为无机的CO2,且还可以脱离水相,总之就是酸减少,pH上升,可以理解为产甲烷过程的表现,厌氧出水经过暴露跌水,会有明显表现。
    硫酸盐还原:
    硫酸盐在SRB(硫酸盐还原菌)作用下还原为H2S,增加碱度,表现为pH的上升,但也就在6变7这个样子。
    氮释放氨:
    蛋白、氨基酸等分解,导致氨氮增加,碱度随之增加,pH上升,实际中蛋白水、淀粉水常见,经常发生厌氧进水pH=4,出水pH=7。
    甲醇产甲烷:
    这个比较特别,由于产甲烷过程中生成一定的弱酸性物质CO2,所以这个产甲烷反应导致向酸性变化,但是只有在甲醇含量较高时才可能出现。
    blob:http%3A//m.b2b168

    常规水处理工艺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一般适用于水量较小(一般在5000T/D以下)、水质较为稳定、浓度不是很高的低浓度污水水质,同时由于生物膜培养较快(一般夏天为7-10天,冬天为15-20天),系统调试好后运行稳定,可操作性较强。活性污泥法一般用于水量较大,水质有一定的波动,中等浓度或高浓度水质,同时由于活性污泥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0天左右),系统运行中操作管理较繁,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污水水质按常规设定:CODCr ≤ 300mg/l,BOD5 ≤200mg/l,及结合我厂以往工程实例,推荐使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拟用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体的生化处理方法。
    本工程污水中成份较高,BOD5/CODcr=0.6,可生化性较好,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方法比较经济。由于污水中氨氮及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氮,在生物降解物时,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因此污水处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即生化池需分为A级池和O级池两部分。生活污水通过格栅拦污进入调节池,设置调节池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

    中温厌氧的温度
    1、40℃以下,温度越高,活性越强(中温厌氧);
    2、一般过40℃,产甲烷菌嗝屁,整个系统会酸化失去处理效果(中温厌氧);
    3、40-41℃,如果温度较为稳定,还能勉强运行,切忌不要发生温度波动,当然这样做很危险;
    4、30-40℃之间,理论上温度越高越好,但是实际观察差别不算巨大,运行时差不多就行,加温花钱不少;
    5、30℃以下,甚至不足20℃,常常是UASB运行调试失败的重要原因;
    6、温度不足时常采用蒸汽加热,蒸汽加到进水管或配水池内,不能直接加入厌氧反应器中。
    中温厌氧的pH
    目前常见说法是pH控制在6.8-7.2,所以大量的厌氧调试人员拼命追求加碱调pH的精度,其实,这与DO的内容类似,pH这也有必要搞清楚是谁的pH?
    pH值6.8-7.2是综合了中温厌氧反应器中以产甲烷菌为主,辅以大量其他厌氧菌后,综合得出的经验值。这个值,是针对厌氧系统中的微生物而言,而不是针对进水出水;因为废水经过生化反应后,pH或升或降,有些变化在所难免,这一点较好理解,那么pH变化都有哪些情况呢,总结如下:

    活性炭在污水深度处理一级、二级、三级工序中均会被用到。活性炭在工艺后深度处理中使用。
    在污水的一级物化处理工序中,活性炭主要用作絮凝吸附分离剂,用于吸附或协助絮凝一些难生化降解或对微生物有毒害的污染物。典型的应用技术是粉末活性炭工艺,在石化、印染、焦化工业污水中投加适量粉状活性炭,可除去污水中不可生物降解的色度、臭味,避免曝气池发泡现象,同时可以使混凝絮体或生物絮体迅速增长而沉淀,还能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其络合物.
    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一种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工业污水经过一级物化和二级生化处理即可达标排放,但若需要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回用,则需进行三级深度处理。在三级处理工序中,活性炭主要用来吸附脱除水中的残留的难降解污染物(POPS,包括杂环、多环化合物及~些长链脂肪烃,使出水质达到生产回用的要求,此时活性炭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普通吸附剂,二是生物膜载体,形成生物活性炭。
    可用于水处理的煤质顺粒炭和粉状炭作用相同,但顺位炭不易流失,容易再生重复使用,适合用于污染较轻、裕连续运行的水处理工艺,而粉状炭目前不易回收,一般为一次性使用,一般用于间歇的污染较重的水处理工艺。

    接种污泥及接种量
    一般来说,对接种污泥无特殊要求,但接种污泥的不同对形成颗粒污泥的快慢有直接影响。因此,保证污泥的沉降性能好、厌氧微生物种类丰富、活性高,对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对接种污泥的量,有学者研究认为,厌氧污泥接种量为11.5kgVSS/m3(按反应区容积计算)左右时,对于迅速培养出厌氧颗粒污泥是合适的。
    启动方式
    采用低浓度进水,结合逐步提高水力负荷的启动方式有利于污泥颗粒化。这是因为低浓度进水可以有效避免抑制性生化物质的过度积累,同时较高的水力负荷可加强水力筛分作用。
    水力负荷
    这是重要的一条,需要循序渐进。水力负荷太低,会导致大量分散污泥过度生长,从而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甚至会导致污泥膨胀。但水力负荷过大,会对颗粒污泥造成剪切并会剥落未聚集细胞体的胞外多糖粘滞层而阻碍粘附聚集。因此,在启动初期,应采用较小的水力负荷(0.05-0.1m3/m2 ?h)使絮体污泥能够相互粘结,向集团化生长,有利于形成颗粒污泥的初生体。当出现一定量的污泥后,提高水力负荷至0.25 m3/m2?h以上,可以冲走部分絮体污泥,使密度较大的颗粒污泥沉降到反应器底部,形成颗粒污泥层。为了尽快实现污泥颗粒化,把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h时,可以冲走大部分的絮体污泥。但是,提高水力负荷不能过快,否则大量絮体污泥的过早淘汰会导致污泥负荷过高,影响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巴颠甫(Bardenph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本工艺各组成单元的功能如下:
       (1)、原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器,本单元的首要功能是脱氮,含硝化氮的污水通过内循环来自好氧反应器,本单元的*二功能是污泥释放磷,而含磷污泥是从沉淀池派出回流来的。
       (2)、经厌氧反应器处理后的混合液进入好氧反应器,它的功能有三:首要功能是去除BOD,去除由原污水带入的污染物;其次是硝化,但由于BOD浓度还较高,因此,硝化程度较低,产生的NO3ˉ—N也较少;*三项功能则是聚磷菌对磷的吸收。按除磷机理,只有在NOxˉ 得到有效的脱水后,才能取得良好的除磷效果,因此,在本单元内,磷吸收的效果不会太好。
       (3)、混合液进入*二厌氧反应器,,本单元功能与厌氧反应器同,一时脱氮;二是释放磷,以前者为主。
       (4)、*二好氧反应器,其首要的功能吸收磷,*二项功能是进一步硝化,再其次则是进一步去除BOD。
       (5)、沉淀池,泥水分离是它的主要功能,上清夜作为处理水排放,含磷污泥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回流到厌氧反应器,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优点:从前述可以看出,无论哪一种反应,在系统中都反复进行二次获二次以上。各反应单元都有其首要功能,并兼行其它项功能。因此本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好,脱氮率达90%~95%,除磷率达97%。
        缺点:工艺复杂,反映其单元多,运行繁杂,成本高是本工艺的主要缺点。

    化学法除磷
       许多金属的正磷酸盐都有很低的溶度积,所以可以采用向污水投入金属盐类的方法,形成这些金属的正磷酸盐沉淀物,再通过固液分离达到将磷从污水中取出的目的。由于这些沉淀物的溶度积很低,所以用化学沉淀法可以将污水中磷降低到低的程度,能够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物法除磷
       生物法脱磷是在好氧条件下PAO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过量吸收,然后进行沉淀分离。在厌氧和好氧交替的生物处理系统中除磷。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在一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去除氮、磷和含碳物的工艺称为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这些工艺的共同点及时都有厌氧、缺氧、好氧池。厌氧池释放磷,缺氧池反硝化菌将回流液中的硝酸氮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脱出;好氧池主要是含碳物的降解、含氮物的氨化和硝化、聚磷菌的过量吸磷。

    影响颗粒污泥形成因素
    碱度
    一般认为,进水水质中碱度通常应在1000mg/L(以CaCO3计)左右,而对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废水,进水碱度:COD >1:3是必要的。有学者研究表明,在颗粒污泥培养初期,控制出水碱度在1000mg/L(以CaCO3计)以上能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对进水的碱度要求并不高。这对降低处理成本具有积意义。
    量元素及惰性颗粒
    微量元素对微生物良好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其中Fe,Co,Ni,Zn等对提高污泥活性,促进颗粒污泥形成是有益的。
    此外,惰性颗粒作为菌体附着的核,对颗粒化起着积的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投加活性炭可大大缩短污泥颗粒化的时间;在投加活性炭后颗粒污泥的粒径大,并使反应器运行加稳定。
    SO42-
    关SO42-对颗粒污泥的形成目前尚在讨论中。据Sam-Soon的胞外多聚物假说,局部氢的高分压是诱导微生物产生胞外多聚物从而与细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带电基团的静电吸引及物理接触等架桥作用,构成一种包含多种组分的生物絮体,从而形成颗粒污泥的必要条件,而有硫酸盐存在时,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对氢的快速利用,使反应器无法建立高的氢分压,从而不利于形成颗粒污泥。但有些国内外外学者发现处理含高硫酸盐废水时,会有非常薄的丝状体产生,它可作为产甲烷丝菌附着的原始核,从此开始颗粒的形成;硫酸盐还原产生的硫化物与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颗粒,可能成为颗粒污泥生长的二次核。

    生物法脱氮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污水中各种形态的氮一部分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以气体形式从水中脱除;另一部分则在上述作用中转化为细菌细胞,再以污泥形式从水中分离出去。
    脱氮新技术简述
       ANAMMOX工艺、SHARON工艺、SHD工艺、OLAND工艺。
    除磷技术
       污水中的磷主要来自粪便、洗涤剂、农药和含磷工业废水等,磷在污水中以正磷酸盐(简称正磷)、聚合磷酸盐(聚合磷)及磷酸盐(磷)的形式存在。其中,正磷和聚合磷是溶解性的,磷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颗粒物。经过生物处理后,磷逐级降解为正磷,聚合磷水解为正磷。所以,在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除了同化作用转化为细胞组成部分的少量磷以外,原污水中的大部分磷都以溶解性的正磷酸盐形式残留在污水中。
       溶解性正磷酸盐可以用化学沉淀法使其转化为不溶的固体沉淀物,再从污水中分离出去;或利用生物处理,使其转化为富含磷的生物细胞,然后与污水分离。

    培养颗粒污泥需考虑的因素
    1、基质
    培养颗粒污泥对基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中COD:N:P=110~200:5:1。而废液的基质可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和偏蛋白质类。为了能顺利培养出颗粒污泥,对于偏碳水化合物类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而对于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
    2、温度
    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温度稍有差别,就可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很重要。颗粒污泥在低温(15~25℃)、中温(30~40℃)和高温(50~60℃)都有过成功的经验。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pH值
    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烷菌适的范围内(6.8-7.2)。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烷菌的抑制,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药品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脱氮技术
       常规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好氧生物处理(如传统活性污泥法等)为主体,以碳源物(BOD、COD)为主要去除对象。污水经过处理后,BOD可去除90%以上。与此同时,午睡中的氮、磷等污染物的形态和数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一部分氮、磷通过同化作用成为微生物细胞的组分,终通过二次沉淀池从污水中分离出去,转化为固体状的污泥;另一部分氮、磷通过异化作用逐级降解无机盐,这部分无机性氮、磷盐类仍留在污水中,并没有从污水中分离出去。因此,传统生物处理对氮、磷的去除率并不高,氮的去除率约为20%~40%,磷的去除率约为10%~30%。这显然不能满足日益严格化的氮、磷排放标准,近年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大都具备脱氮除磷的功能,老厂也结合改造增加了脱氮除磷工艺。


    http://pangzhengwei111.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