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F-10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两段活性污泥法
两段活性污泥法,简称AB法。该法把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厂视为一个污水处理系统。其工艺特点是:不设初淀池,A段高负荷,B段低负荷,A、B两段污泥分别回流,充分利用污水管道中的微生物,为不同时期生长的优势微生物种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其主体工艺流程为:
原污水→格栅→**嚗气调节池→A段嚗气池→A段沉淀池→B段嚗气池→B段沉淀池→排放
该类设备,采用自吸式射流嚗气机、无支架的污泥悬浮型生物填料、侧向流坡形斜板沉淀池等技术。BOD5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80%。
WSZ-F-10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原则上,SBR法的主体工艺设备只有一个间隙反应器,在一个运行周期中,按运行次序,分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SBR法的关键设备滗水器的研制,已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的滗水器,有虹吸式、旋转式和套筒式三种。SBR法工艺简单、节省费用,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力大、,运行方式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没有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其主体工艺流程为:
原污水→调节池→SBR反应池→消毒池→出水
采用该工艺流程的上海某污水处理站设计平均流量750m3/d,进水水质BOD5=200mg/L,SS=250mg/L,TN=40 mg/L,NH4+=20 mg/L,出水水质达到黄浦江上游污水排放标准,即BOD5<30 mg/L,SS<30 mg/L, NH4+<10 mg/L, TN<20 mg/L。
近,美国Dague教授等将SBR用与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开发了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ASBR法[1]。ASBR法的运行同SBR法一样,周期性顺序操作,每个周期经历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四个阶段,不必设置闲置期。反应过程可进行混合搅拌。在间隙运行过程中,厌氧生物污泥会发生絮凝,以致颗粒化,沉降性能良好,不易流失,增加了反应器中污泥贮量,可以提高反应器的BOD5容积负荷率。
活性污泥法工艺由英国人在1912年-1913年间发明,1914年由Ardern和Lockett在英国曼彻斯特建成试验厂,1916年美国正式建立了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在90余年的历史中,随着在实际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和技术上的不断革新改进,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对其生物反应和净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活性污泥法在生物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方面以及在工艺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能够适应各种条件的工艺流程。 目前,将生物脱氮技术和生物除磷技术融入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此工艺称为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又称A2O工艺。
生物脱氮机理
生物处理过程中,氮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解转化成氨氮,即氨化作用;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亚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逸出,达到脱氮目的。
生物脱氮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氨化阶段,硝化阶段,以及反硝化阶段。
氨化反应:无论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强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