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凭借其节能环保、维护简便可地埋等优势,已成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重要解决方案。该设备集成缺氧池(A池)、好氧池(O池)、二沉池、污泥池、池等工序,采用接触氧化法与活性污泥法结合技术:零能耗运行,依赖重力流处理污水,*外部电力;
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适用于生活污水及类似工业废水(如医疗、屠宰污水);设备可埋入地下,不占地面空间,适合小区、农村、工业园区等场景;结构紧凑,自动化运行,仅需定期清理沉淀物。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运行稳定: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稳定,其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上:
工艺稳定性
采用AO生物处理工艺(厌氧+好氧),通过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结合,有效去除BOD、COD及氨氮,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设备内置罗茨鼓风机提供氧气支持微生物代谢,单机寿命可达30000小时。
自动化控制
配备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故障报警系统,*专人值守,仅需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运行参数可远程监控,降低人工干预成本。
维护便捷性
模块化设计使设备可快速安装调试,地面绿化覆盖不影响周边环境。采用双层隔音设计和降噪技术,运行噪音低至55分贝以下。
抗冲击负荷
通过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比传统混合式反应器处理,对水质波动适应性强。调节池可平衡水量和质波动,系统稳定运行。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的设计:
工艺集成化
系统将预处理、生物处理、固液分离等单元集成于一个设备内,通过优化布局实现净化。预处理包括机械格栅拦截大颗粒物,调节池均质均量调节水质水量;生物处理采用低维护的生物膜法(如接触氧化工艺),微生物附着在弹性填料上,*频繁排泥,抗冲击能力强。
耐候性结构
主体采用玻璃钢或碳钢材质,经防腐处理,可抵抗地下潮湿环境侵蚀,使用寿命长达15-20年。设备底部设有集水坑和潜水泵,及时排出地下渗水;高水位地区增加抗浮设计(如配重或锚杆),防止设备上浮。
低维护生物处理技术
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频繁排泥。该工艺抗冲击能力强,即使污水水质波动时仍能保持稳定处理效果(如某农村设备在雨季处理出水COD50mg/L)。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处理工艺:
主要采用 AO生物处理工艺 (厌氧-好氧交替),通过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染物:
厌氧阶段: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污水中的物分解为 氨氮 (NH₃-N),同时利用物作为电子供体将 盐 (NO₃-N)转化为 氮气 (N₂)。
好氧阶段:在富氧环境中,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同时降解水中 BOD (生化需氧量)。
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地埋式装置处理技术:
节能优化技术
采用剩余污泥重力浓缩技术,可减少脱水能耗约40%;开发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适用于北方地区),进一步降低能耗。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在线监测水质参数(如COD、NH₃-N等),采用模糊PID曝气控制策略,实现节能15%-20%。
智能化处理技术
集成膜污染预警系统,当跨膜压差ΔP≥0.03MPa时自动反洗;开发低功耗设备如潜水搅拌机(0.75-2.2kW)、变频提升泵(效率≥85%),降低运行成本。
新工艺应用
将预处理、生物降解、深度处理模块集成,实现"一站式"处理。典型案例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26.7%(8m²处理量50m³/d),运维成本约0.8元/m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