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鲁盛环保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70立方米/天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定义: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将污水处理设施集成于地下模块,通过生物处理工艺实现净化,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环境美观等特点;设备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或MBR膜生物反应器为工艺,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BOD、COD、氨氮等污染物,出水水质可达国家排放标准。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埋于地下,地表可绿化或作他用,*单建房,配备PLC控制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运行与管理。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参数:
处理水量与规格
处理水量:70立方米/天,对应日处理量约2.94立方米/小时。
设备尺寸:外形尺寸根据水量调整,通常在长×宽×高为2-8米范围内,例如某型号尺寸为8.0×3.0×2.8米(含MBR膜组件)。
工艺参数
水泵功率:360千瓦或0.37千瓦(不同型号差异)。
曝气功率:220千瓦或0.039千瓦(适用于小处理量)。
进/出水管径:进水管口径0.5英寸,出水管口径0.5英寸。
其他关键参数
臭氧用量:根据工艺需求调整,例如每小时消耗不等克数。
贮气罐容积:5立方米。
时间:医院污水时间延长至1.5小时,普通污水30分钟。
适用场景
适用于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处理场景,需根据实际水质调整工艺参数(如BOD去除率、污泥处理方式等)。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结构设计:
箱体结构
箱体采用压力容器级设计,通常为圆柱形结构,增强结构力学稳定性。材质选用玻璃钢、不锈钢或碳钢防腐材料,确保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尺寸可根据处理规模定制,适应不同安装场景。
处理单元
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氧气,促进微生物降解物;生物膜法依托填料表面生物膜分层处理,适应复杂水质变化。
进水系统
包含进水管道和格栅装置,用于拦截大颗粒杂质(如塑料、毛发等),防止堵塞后续设备。格栅与调节池结合,稳定水质水量。
出水系统
处理后的清水经装置(如紫外线、次)后排放或回用,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出水管道设计注重流速控制,避免二次污染。
清洗排泥系统
定期通过化学清洗(酸洗/碱洗)和物理反冲洗维护膜组件性能,同时设置排泥系统定期多余活性污泥,维持处理效率。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
预处理
污水进入格栅井,去除大颗粒杂质(如毛发、食物残渣等),避免后续设备堵塞。
经过格栅处理的污水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均质均量,确保后续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生化处理
污水经提升泵送至厌氧池,在弹性填料上被吸附并水解,大分子物被分解为小分子。
厌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接触氧化池,好氧微生物进一步降解物,氨氮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盐。
固液分离
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去除悬浮物和污泥,上清液流入池。
池通过投加固体氯片杀灭细菌,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污泥处理
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被空气提升至污泥池,经好氧消化后定期外运。
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循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