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400m3/d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400m3/d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一、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概述: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集成多种处理工艺,如生物降解、过滤、沉淀等,能够去除污水中的物、悬浮物等污染物,确保出水质量达到或过相关标准。其处理能力为每天400立方米,能够满足一定区域内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
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大幅降低了建设和运营成本。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臭气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采用节能技术,降低了运行能耗,符合当前的环保要求。设备采用全封闭设计,无臭味外溢,避免了二次污染。
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参数:
处理能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通常以立方米/天(m³/d)来表示。400m³/d表示该设备每天可以处理400立方米的水量。
进水水质:设备通常能够处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多种水质。主要考虑的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悬浮物(SS)。进水COD一般不过1000mg/L,BOD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SS不过400mg/L。
出水水质:设备需确保出水水质达到相关标准,常见的出水水质指标包括COD、BOD5、SS、氨氮、总磷等。
工艺流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等环节。常见的工艺流程有初沉池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接触氧化池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染物、二沉池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菌体等
主体材质:设备的主体材质通常采用不锈钢、玻璃钢或碳钢等,这些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性。
电耗和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电耗一般在0.5-1.5KW·h/m³左右。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节能电机和合理的电路布局,以降低能耗。
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技术:
工作原理: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利用生物膜技术,通过厌氧、好氧、缺氧等不同的反应区,对污水中的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的目的。具体流程包括预处理、调节池、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沉淀区和等步骤。
技术要求:设备的各零部件和配套元器件需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设计图纸要求。设备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需达到相关标准,如进水COD≤600mg/L、出水BOD5≤20mg/L等
设计特点: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集成,处理系统占地仅为传统工艺的二分之一。设备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的出水水质,适用于不同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的地区。此外,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具有故障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应用场景: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居民小区、工业园区、畜禽养殖场、旅游景区和农村地区等场景,能够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保护环境和提升生活质量。
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低能耗设计:
自动化控制:设备配备自动电气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运行状态,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低噪音设计:设备运行过程中噪音低,减少了因噪音问题而增加的能耗。
低污泥产量:在处理过程中污泥产量低,减少了处理污泥所需的能耗。
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内置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变化,确保运行,减少能耗。
模块化设计: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易于集成和维护,减少了能耗和运营成本。
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工艺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这种工艺利用生物膜技术,通过厌氧、好氧、缺氧等不同的反应区,对污水中的物、氮、磷等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的目的。具体流程包括预处理、调节池、厌氧区、好氧区、缺氧区、沉淀区和等步骤。
MBR工艺:该工艺采用生物菌剂缓释技术,通过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污水进行处理。MBR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提高出水水质。
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的模块:
粗格栅 :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漂浮物和杂质,确保后续处理的顺利进行。
调节池:通过搅拌使废水均质均量,调节水量和水质,确保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缺氧池:利用缺氧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较难分解的高分子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通过反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达到脱氮的目的。
生物接触氧化池 :在好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和硝化菌进一步氧化物,同时进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盐。
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确保上清液达到排放标准。
MBR膜池 :利用膜组件的截留作用,将活性污泥留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利用好氧菌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确保出水水质稳定。
污泥消化池:对污泥进行进一步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储存产生的沼气以备后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