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日处理1000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1000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常由预处理槽、生物反应池、沉淀池、过滤系统和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优势包括:
节省空间:设备设计紧凑,适合空间有限的环境。
减少噪音:埋地设计有效降低噪音。
维护方便:检修口设计合理,维护。
处理:采用工艺,处理效果好。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关键设计参数
处理工艺:采用A2O+MBR工艺,该工艺能够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设备结构:采用模块化结构,一体化集装箱形式,内部包括钢制主体结构、水泵、风机、底部曝气系统、膜系统、膜清洗系统、除磷脱氮装置、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及具备物联网上网控制功能
控制系统: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PLC模块化运行,实现基本操作的集中控制,包括处理介质流量、液位、浊度、污泥浓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对比设定值,实现模块化控制
出水水质: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体指标包括CODcr≤50mg/L, BOD5≤10mg/L, SS≤10mg/L, NH3-N≤5(8)mg/L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工作原理
物理处理阶段:通过格栅或滤网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树枝、树叶和塑料碎片等
生物处理阶段: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物。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在有氧环境下将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生物膜法则通过填料上的生物膜进行代谢活动,进一步分解物
化学处理阶段:根据需要加入化学剂,如氯剂,以杀灭细菌和病毒或去除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安放方式
放置在地坪以下: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并能减少噪音和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放置在地坪以下一半,地坪以上一半: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视觉影响
放置在地坪以上: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准备一块与设备外形相同的混凝土地坪作为基础,基础承压大于4T/m²,并且要求基础水平平整。设备埋于地坪以下时,基础标高小于或等于设备标高,并保证下雨不积水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工艺
MBR工艺
MBR工艺,即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在MBR工艺中,污水进入生物反应池,通过活性污泥的作用将污水中的物降解为无害物质;随后,污水经过膜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水质的深度净化。MBR工艺的优点在于出水水质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此外,MBR工艺还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环保
AO工艺
AO工艺,即厌氧好氧工艺,是一种将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在AO工艺中,污水进入厌氧池,通过的作用将大分子物分解成小分子物和氨氮;随后,污水进入好氧池,利用好氧菌的作用将小分子物和氨氮进一步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等无害物质。AO工艺的优点在于能够同时实现脱氮除磷和去除物,处理效果稳定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维护和操作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使得安装、调试和维护变得加简单方便。设备配备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降低了人工干预的需要。设备的性和性较高,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额外成本。此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维护的频率和难度,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
处理效果: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类标准,具体指标如COD、BOD、SS、NH3-N等需达到相应标准
设备组成: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通常由格栅井、污水调节池、A/O生物池、二次沉淀池、出水池、装置、污泥池、风机房、风机、潜水排污泵及水位计、控制电缆和系统控制柜等组成
工艺流程:污水通过格栅井去除大颗粒杂物,然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和质调节,接着进入A/O生物池进行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后通过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运行稳定性和性:设备需要长期稳定运行,处理效果不受外界环境和负荷变化的影响,保持稳定的水质和出水量。设备结构要合理,性好,能够在长期运行中保持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