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盘锦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一、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
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薄层凝聚相物质将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该薄层物质就是所谓的“薄膜”,简称“膜”。当一定的推动力作用于膜两侧时,膜能按照物质物理化学性质使物质进行分离。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膜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结合产生的废水处理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置于MBR池内的平板膜组件取代了传统的沉淀池,达到泥水分离的效果。此外,膜组件不仅能够地进行固液分离,而且出水性质不再依赖于活性污泥的沉降特性,克服了常规活性污泥法中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弊端,系统的操作比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大为简化。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传统工艺,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以直接排放或进行回用。
2、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
3、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的截留和生长,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也可增加一些难降解**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效地将分解难降解**物的微生物滞留在反应器内,有利于难降解**物降解效率提高。
4、膜-生物反应器一般都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
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控制方式
根据工艺要求,对水泵、鼓风机等系统中的主要环节进行集中控制,有关水池采用液位开关计传递讯号,以达到自动控制目的。
所有加药设备配套加药量控制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药量。
一旦自动控制失灵或变更使用工艺所需时,本系统可进行手动控制,以信号灯观察运行正常与否。
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各处理单元的功能
调节池:均匀水质和水量,抵御水质、水量对处理设备造成的冲击负荷。
缺氧池:利用微生物降解**物,同时进行反硝化,达到去除总氮的目的。
MBR池: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去除水中**污染物;设置曝气管,除供给微生物活动所需要的氧气,还对膜面进行冲刷,有效控制膜污染;
膜单元:进行分离作用,去除悬浮颗粒物、病菌等有害微生物;
除磷系统:通过投加化学剂,达到去除总磷的目的;
化学清洗系统:当平板膜组件受到污染时对其进行在线化学清洗;
加药系统:对膜出水进行加药,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污泥处理:污泥经浓缩脱水后排放至化粪池。
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方法
a).进水和厌氧氧化反应,待脱氮处理污水经进水管进入厌氧氧化池中,进水与经回流管的回水混合,厌氧氧化池中颗粒污泥中的厌氧氧化菌,使回水中的亚硝氮与进水中的氮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实现污水中氮的去除;通过对曝气盘曝气量大小的控制以及利用流速控制阀门对流速的控制,使厌氧氧化池中的溶解氧维持在低于0.1mg/L的数值;
b).曝气和自循环,利用曝气盘的曝气实现对曝气池中污水的充氧,曝气池底部污水曝气充氧后密度降低,溢流管底部的污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流入曝气池,溢流管液位降低后厌氧氧化池中的污水又进入溢流管中;曝气池中的污水因曝气充氧液位上升,在液位差的作用下曝气池上部的污水经短程硝化池进水管流入短程硝化池,实现污水自循环,曝气充氧为污水在处理设备中的自动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源;
c).短程硝化反应,经短程硝化池进水管进入的污水在**布水装置的布水作用下,以朝下出水的方式流入短程硝化池的底部,朝下出水可将短程硝化池底部的污泥冲散防止污泥淤积;污水在短程硝化池中由下至上均匀流动的过程中,污泥以沉淀性能好的好氧颗粒污泥在上、沉淀性能差的絮状污泥在上的状态分布,同时,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将污水中的氮转化为亚硝氮;通过对曝气盘曝气量大小的控制以及利用流速控制阀门对流速的控制,使短程硝化池中的溶解氧维持在0.2~1.0mg/L的数值范围内;
d).出水和回流,短程硝化池上部污水及其携带的絮状污泥一同经溢流堰流入集水沉淀槽,絮状污泥自然沉降到集水沉淀槽的底部,污水绝大部分经回流管回流至厌氧氧化池,剩余上清液经出水管排出;当集水沉淀槽底部的污泥沉淀到一定厚度时随水流一起流入厌氧氧化池,污水回流量是出水量的十几至几十倍,回流后的污水与进水混合,厌氧氧化池中的厌氧氧化菌,使回水中的亚硝氮与进水中的氮发生反应将其转化为;
e).污水循环处理,厌氧氧化池中的回流水再次流经曝气池、短程硝化池、集水沉淀槽,进行十几次至几十次的循环处理,较终实现污水中氮的去除,使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五、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AO工艺
采用A/O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降低**污染物并且能除磷脱氮,运行管理较为简便。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再加上污泥回流,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较高,因此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生物固体量多,当**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是当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