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A-F-0.5地埋式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潍坊鲁盛环保污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WSZ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采用A/o法.即厌氧——好氧处理工艺,结合水生植物,利用排水管道的高差势能作动力,合理地布置处理构筑物,无须专人管理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对生活污水和近似于生活污水的性废水进行生物净化的流程,充分发挥了不同环境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设备优势
1、将厌氧缺氧区设置成无动力式,使得污水可以在厌氧缺氧区内上下式曲线流动,通过被动方式使得厌氧缺氧区内的活性污泥与污水充分反应,不会使得污泥长期沉降在厌氧缺氧区底部,以使得参与作用的活性污泥量大,加强污水处理的效果;
2、将厌氧缺氧区分隔成多个反应腔室,可以缩短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装置整体小巧适用于多种污水处理场合,且整个装置可以在减小占地面积的同时达到同设备的污水处理效果;
3、本设备整个装置适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一个装置适用于2~4户,平均1天处理污水量可达1.0~1.5吨,用电量小于1度电,且整个过程全自动运行,运行稳定*人员值守,可根据需要进行远程运行监控;
4、通过将整个装置设置成方形,缺氧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合理布局,提高整个装置的空间利用率,在增加反应室数量的同时,保证好氧区的空间不被相应缩减,整个装置能够容纳的污水多,能够有效缩短污水处理的时间,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
污水处理方法步骤
1)在装置中投加30-40kg的带水活性污泥;
2)经化粪池中收集处理后的黑水通过进水口排入进厌氧缺氧区,厌氧缺氧区共设六个反应室,总有效容积为0.46m3,停留时间为7h;
3)混合液流至*六反应室后,通过*六反应室底部设置的次回流管,回流至反应室上部,次气提管与次回流管管径之比约为1:5,混合液回流比为300%;
4)污水在厌氧缺氧区反应完成后,进入到好氧区,好氧区的有效容积为0.60m3,好氧区的曝气量为120L/min;
5)待污水在好氧区停留10h后,污水连同污泥的混合液缓慢挤入进沉淀区,沉淀区的水流上升速度为0.02m/min,待活性污泥沉淀后,沉淀区的上清液通过出水口排出;
6)沉淀区的活性污泥通过主回流管流回至厌氧缺氧区,气提管的管径与主回流管的管径大小为1:5,污泥回流比为**。
设备技术
1回流方式
根据生化系统形式、硝化液回流的方式和位置不同,MBR的回流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见表1。综合各种回流方式的实际效果,建议:
①采用膜池回流混合液至好氧区,再由好氧区回流硝化液至缺氧区,因为如果采用膜池回流硝化液至缺氧区的方式,由于混合液富含大量氧气,破坏缺氧条件,导致反硝化反应不充分;
②如果采用两段缺氧生化工艺,宜采用两点回流方式,因为尽管增加了相应的管渠,但是两区的回流比例可以按照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配,以便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原水碳源和内源碳源来提高系统脱氮效果,减少外加碳源的用量。
2进水方式
由于在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均有较高的除磷脱氮要求,因此大多采用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对于MBR工艺而言,生物反应池建议采用两点进水方式,即在生物池前设置进水分配渠道和分配调节堰,污水进入到分配渠道后,通过两套调节堰门将原水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厌氧区和缺氧区,从而选择**满足生物脱氮还是生物除磷对进水碳源的需要,而且各区的分配比例还可以根据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变化进行灵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