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150m3/d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成套设备
该设备采用地埋式设计,可提高空间利用率,优化设备环境,密封性好,无渗漏、无污染,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SS、N-NH3等污染物,排放的水质能达到排放标准,设备可定制,欢迎咨询。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泥产量低、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可有效解决中小城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存在的设备运行稳定较差、运行成本高、技术人员缺乏和运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具有结构紧凑和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缓解中小城镇和农村的用地不足问题。
技术特点
1、能地进行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分离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一般不须经三级处理即可回用。
2、可使生物处理单元内生物量维持在高浓度,使容积负荷大大提高,同时膜分离的性,使处理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的缩短,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相应减少。
3、由于可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硝化细菌等)的生长,从而使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4、使一些大分子难降解物的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它们的分解。
5、膜处理技术与其它的过滤分离技术一样,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膜作为一种过滤介质堵塞,膜的通过水量运转时间而逐渐下降有效的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减缓膜通量的下降,维持MBR系统的有效使用寿命。
6、MBR技术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由于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管理,在上海污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设备组成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主要是对生活污水和之类似的工业污水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计算,进水BOD5按200mg/L计,出水BOD5按20mg/L计。
共有六部分组成:
1、初沉池;
2、接触氧化池;
3、二沉池;
4、消毒池、消毒装置;
5、污泥池;
6、风机房、风机。
结构与特点
该设备为埋地设置,维护与保养较为困难,因此在设计中该设备就考虑了它的免维护性,整个设备结构合理可靠,同时也考虑到即使发生一些故障,也可通过设备的各检查孔进入设备内。设备所有设施均设置在若干个箱体内,箱体采用A3钢板制作,各箱体用无缝钢管联接,设备内外均采用化工部推广产品氯磺化聚乙烯防腐涂料。防腐寿命一般可达10年以上。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操作
(1)好氧池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污泥的培养: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投放好氧池中,投放时好氧池水位调整至正常水位的1/2左右,投加完毕后,将好氧池中污水水位增至正常水位,投加菌种时曝气系统开始进行运行,并进行闷曝(即在不进水和不排水的条件下,连续不断的曝气),经过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闷曝数小时后,停止曝气,沉淀排掉半池上清夜,再加入污水,重复进行闷曝换水,期间注意观察污泥的性状,以及溶氧的控制,保持在2—4mg/L间。直到出现模糊状具有絮凝性的污泥。培养期间主要采用生活污水,如为工业污水,需注意污水中各营养物质平衡比例。
当好氧池出现污泥绒絮后,就间歇地往曝气池投加污水,往曝气池投加的水量,应保证池内的水量能每天换池体容积的1/2,随着培养的进展,逐渐加大水量使在培养后期达到每天换一次。在曝气池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2小时左右就开始回流污泥。
污泥的驯化:在进水中逐渐增加被处理的污水的比例,或提高浓度,使生物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开始时,被处理污水的加入量可用曝气池设计负荷的20-30%,达到较好的处理效率后,再继续增加,每次增加负荷后,须等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加,直至满负荷为止。
(2)厌氧池污泥的培养驯化
将EMO菌种用污水稀释捣碎,虑出其中中的杂质,将厌氧池中的污水提升到正常水位的1/2水位处,将池中的污水厌氧1~2天(配合后面好氧段的污泥培养);
开始采用间歇进水,污泥负荷率控制在0.05~0.2kgCOD/(kgVSS.d)。
当污泥逐渐适应废水性质后,污泥逐渐就具有了去除物的能力。当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后,可以逐步提高进水容积负荷率,每次提高容积负荷率的幅度以0.5 kgCOD/(m3.d)左右为宜,此时可以由间歇进水过渡到连续进水,但应控制进水浓度和进水量,保持稳定的增长。
随着负荷的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逐渐由松散状态变成沉淀性能较好的絮体,污泥的产甲烷活性也相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