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WSZ-2.5m3/h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一体化结构,无初次沉淀池,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造价,并且在进水开 始一段时间内不进行曝气,进行生物除磷脱氮不需要外加碳源,溶解氧浓度 梯度大,氧利用率高,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设备操作简单,如有需要,欢迎随时来电咨询。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复合式生物处理方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由于 曝气区内填料的加入,使生物生存的基础环境由原来的气、液两相转变成气、 液、固三相,为微生物创造了丰富的存在形式。填料的巨大表面积可增加 曝气区的污泥浓度,增大了生物量,还可以使硝化菌呈生物膜固着生长,给 生长速率缓慢的硝化菌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使硝化菌始终处于好氧 环境中,增加系统中的硝化菌量,提高硝化率,同时也可防止不利条件下的 硝化细菌流失,并减少水力停留时间和装置体积;而除磷菌悬浮生长在活性 污泥系统中,泥龄可根据除磷的需要而选择相对较短值,两者的分开解决了 传统硝化菌与除磷菌泥龄之间的矛盾,利于装置的稳定运行。
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步骤:
1、将待处理污水引入缺氧区,不停搅动以便待处理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 混合,在该区实现生物释磷和局部反硝化;
2、将*步处理后的污水从缺氧区引入曝气区,曝气区设置有填料,将 微生物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固定生长的生物膜结合起来,通过连续曝气或 间歇曝气对进入曝气区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
3、将第二步曝气处理后的污水从曝气区引入沉淀区,自然沉淀实现泥水 分离,沉淀后形成的净水从沉淀区上部引出,沉淀后形成的污泥混合液回流 到缺氧区,其余剩余污泥直接排掉。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废水生化处理
(1) 废水中物浓度高, m(BOD5)/m(CODCr)值为0.33, 可采用生化处理工艺。
(2) 废水中含有难降解物, 如单元酚、多元酚等含苯环和杂环类物质, 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这些物质在好氧环境下分解较困难, 需要在厌氧或兼氧环境下开环和降解。
(3) 废水中氨氮浓度高, 需要选用硝化和反硝化能力均很强的处理工艺。
(4) 废水中含有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 溶解油的主要组分为苯酚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乳化油需要采用气浮方式加以去除, 溶解性的苯酚类物质需要通过生化、吸附的方法去除。
(5) 含有毒性抑制物质。废水中含有酚、多元酚、氨氮等毒性抑制物质, 需要通过驯化提高微生物的抗毒能力, 并选择合适的工艺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6) 非正常废水排放的影响。当工艺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时, 会导致污染物浓度高的非正常废水排放, 该废水不能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 需要采取设置事故调节池等措施。
(7) 废水色度较高, 含有一部分带有显色基团的物质。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深度处理阶段 :
为进一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污染物,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二级生物处理的出水水质和需达到的排放水质标准。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污染物质多为物与无机物的混合体,物主要包括细菌、藻类、病菌及原始生物等。不论是物或无机物,根据它们的颗粒大小又分为悬浮物(>1 μm)、胶体(1 μm~1 nm)和溶解物(<1 nm)。一般通过混凝沉淀等常规处理工艺可以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粒子,但溶解性的杂质必须通过特殊手段才能去除。从深度处理单元的进出水水质来看,在二级生物处理的阶段中,氨氮、总氮的去除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在深度处理阶段的工艺选择中无须考虑,考虑去除形成BOD5、CODCr、SS以及TP的杂质。因此,选择的工艺应确保出水水质好、管理简便、运行稳定、低耗节能。
深床滤池为降流式的重力滤池,采用一定规格及形状的石英砂作为反硝化生物的挂膜介质。同时,深床也是**硝酸氮以及悬浮物去除的构筑物。直径2~3 mm粒径的石英砂的比表面积较大,一般2 m深左右的介质滤床就可避免穿透和窜流现象。悬浮物不断地被截留会增加过滤水头损失,因此,需要对介质进行反冲洗去除截留的污染物,一般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
深床滤池的结构简单实用,集去除多种污染物的功能于一体,包括对悬浮物、总氮和总磷等均有相当好的去除效果。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过程
废水经机械预 处理后直接进入反应池的厌氧区,而后废水进入缺氧区与好氧区,废 水在这些区进行水解、反硝化、硝化与生物氧化的生化反应,后废 水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外排。
其反应池内分成相 互紧密关联的三个区,均设有浸没式搅拌器,搅拌器推动两区间混合 液的混合、传质,可改变硝化区与反硝化区的容积及硝化与反硝化反 应的适宜水力停留时间。
其进水量由调节阀 控制,好氧区内底部设有曝气管,进行布气,空压机进行曝气,曝气 量由空气流量计控制。
该工艺的运行参数 如下:
反应器有效容积:60(L);
进水量:80~100(L/d);
污泥负荷:0.05~0.2[KgBOD5/kgMLSS·d];
容积负荷:0.57~0.83[KgBOD5/M3·d]
水力停留时间:4~6(h);
停留时间分布:厌氧∶缺氧∶好氧=1∶2∶3.3;
混合液悬浮物浓度:3960~7920(mg/L);
泥龄:15~20d;
混合液大回流比:200%。
或根据进水水质、污染物负荷及出水水质要求,进行运行操作参 数调控。